河南省丝瓜app在线网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
全國免費熱線:400-990-3158
公司電話:0371-55508956
官方網址:http://www.intensegrow.com/
公司地址:鄭州市中原區隴海路與桐柏路交叉路口金中環a座907
根據數據統計,到目前,我國生態農業建設麵積達0.1億公頃,占全國耕地麵積的12%左右;生態農業涵蓋了生態農業戶、生態農業村、生態農業鄉、生態農業縣乃至生態農業省等;實施生態農業建設示範項目的縣、鄉、村數量已達4000多個,遍布全國30個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。
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特色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資源狀況,可以將我國現有的生態農業模式分為如下4種:
(一)物質多層利用模式。在該模式中,一個環節的產出是另一個環節的投入,廢棄物在生產過程中得到多次利用,實現物質良性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,可以細分為沼氣利用模式、病蟲草防治模式、產業鏈延長增殖模式。
(二)生物互利共生模式。該模式通過在一個生物群落內安置生態位互補的生物,分層利用空間,充分利用太陽能、水分、養分、積溫等資源,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生產力,實現高產、優質、高效、低耗的目的,可以細分為:山地丘陵模式、農田平原模式、水體立體模式、草原立體模式。
(三)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治理模式。該模式把農業生產活動納入生態循環鏈內,參與生態係統的生物共生和物質循環,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與生產條件,實現生態、經濟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。
(四)觀光旅遊模式。該模式在當地自然景色的基礎上,以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開發為中心,以農產品加工為突破口,以農業旅遊觀光服務為手段,將生態農業建設和旅遊觀光結合為一體,可以分為觀光農園模式、農業公園模式、教育農園模式。
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的主要對策:
(一)轉變農業發展理念。生態農業的發展與農業發展理念緊密相連,隻有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,才能成為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的指導思想。這需要農民轉變傳統的“重農業產出,輕生態環境”理念,形成環境友好型的集約化經營理念,還需要政府和農民通力合作,政府轉變“唯GDP論”的思想,同時通過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,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素質。
(二)完善生態農業法律法規。盡快出台《生態農業促進法》等生態農業專門法律,製定《生態農業發展條例》等相關法規,修改完善《農業法》,明確我國生態農業建設的總體目標、指導思想、發展戰略和管理體製等內容,指導生態農業具體政策的製定。還需要加強監管,強化執法力度。
(三)推進生態農業產業化。在發展生態農業的過程中,要積極推進生態農業產業化,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為主導,發展多種生產類型、多種經營模式和多層次的農業經濟結構,構建農業、工業和服務業的有效結合,形成產、加、銷一體化的產業體係。
(四)加強生態農業組織管理。關鍵要理順政府、農民、企業、科技實體、社會組織等相關利益主體的關係,逐步形成政府引導,科技實體與社會組織積極參與,農民與企業積極建設的生態農業組織與管理框架模式。
網址:www.intensegrow.com
官方微信公眾號 聯係人微信